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

佚名 发布于 2023-04-11 分类: 历史 次阅读

古代中国的文官考试让国家能够找到最好的候选人来为从汉代(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20 年)开始统治中国的庞大官僚机构配备人员。考试是任何阶层的年轻男性进入官僚机构并因此成为士大夫阶层的一部分的一种手段。考试层次多,难度大,需要博学儒家经典、法律知识、 *** 和演讲等科目。对于国家来说,该制度不仅提供了有能力的候选人,这些候选人是根据功绩选出的,而且还确保了整个阶级的发展,他们对统治现状表示同情。考试已经存在了 1000 多年,是教育在今天的中国文化中仍然受到特别推崇的主要原因。

历史发展

招官为朝廷官僚配备的思想,是从汉代发展起来的。公元前 124 年建立了翰林院,供学者深入研究儒家和道家经典,到汉末,该机构每年培养出令人印象深刻的 30,000 名学生。总的来说,国家认为教育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为了让最好的行政人员有效地管理中国广阔的领土,需要一整套学者型公务员。直到公元 20 世纪中叶,这种观点在不同朝代中盛行。从公元 8 世纪初开始,军队就有了自己独立的一套考试。

再次统一中国的隋朝(公元 581-618 年)统治者热衷于进一步完善和集中汉族建立的传统行政体系。现在,官员们更看重的不是他们的家庭关系和有权有势的朋友的推荐信,而是他们在首都举行的公务员考试中表现出的能力。这些考试结合了以前政权所用考试的元素,例如有关 *** 和中国文学经典知识的问题,尤其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知识。

极端测试,只有大约1%的考生真正通过,虽然可以无限次重考。

唐朝(公元 618-906 年)的创始人高祖皇帝(公元 618-626 年在位)继续实施相同的政策,并增加了进一步的改进,例如测试候选人的口语能力。考试本身现在更加复杂,既有定期举行的考试,也有特别活动考试,以淘汰最优秀的新兵。现已完全确立的公务员考试测试了年轻人对以下知识的掌握程度:

书法_

正式论文写作技巧

古典文学

数学

法律事务

*** 事务

诗歌

说话清晰连贯

年轻男子还必须表现得“正直”,因此,某些男性被排除在外,例如奴隶、演员、罪犯和 *** 的孩子。

考试最初由文官组织,后来由礼部组织,每年举行一次,吸引了多达2000名考生。极端测试,只有大约1%的考生真正通过,虽然可以无限次重考。通过考试的人将在文职委员会接受另一场考试。

在宋朝(公元 960-1279 年)期间,考试进行了重组以满足更大的需求——是唐朝的五倍。现在实行了资格考试,以选择那些更有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候选人。这些预试通常在地方省份进行,到清朝末年,每年约有 40 万考生参加。成功的候选人然后可以参加现在每年在首都举行的为期三天的考试活动。考试及格的人被邀请到皇宫参加另一场考试. 从公元 973 年开始,皇帝亲自监督最后一轮考试。在此期间还开始采取某些措施来限制(但肯定不会消除)腐败,例如引入匿名标记,使用数字代替候选人姓名以避免偏见,以及在第二和第三级别的情况下考试,甚至抄写抄写员的笔迹以伪装答卷者。

似乎国家机器名额的奖券不足以吸引候选人,还有其他好处。成功的候选人被允许穿某些成为更广泛社会地位象征的长袍,他们获得某些税收优惠,他们的新身份意味着他们避免了一些刑事犯罪的体罚。不过,一如既往,候选人必须是男性并且受过良好教育才能开始。不会写作或无法接触学术文本的农民儿童没有机会改善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事实上,正是这些考试的要求让父母不得不花很多钱聘请私人教师,让他们的儿子为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做好准备。印刷书籍的更多可用性帮助了候选人,

特殊的“学术”(进士)部分非常重要,通过这一部分对于担任高级公务员职位至关重要。

当蒙古人在元朝(公元 1276-1368 年)统治中国时,考试首先被完全取消,然后又恢复了,但根据考生的种族配额——汉族人只获得了 25% 的考试名额。科举制度在明朝公元 1370 年全面复兴(公元 1368-1644 年)。明朝对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设置进行了自己的改进,引入了地理配额制度,这样较富裕的地区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控制所有公务员职位。与此同时,学校数量的增加意味着父母负担不起私人补习的孩子现在至少在某些地区可以接受必要的基本教育来准备考试。

明代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每年秋季在各省举行,然后每年春季在主要城市举行二级考试,然后紧接着在皇宫举行三级考试。候选人的人数没有限制,直到人数增长到这样的比例,以至于公元 1475 年的一项措施将候选人限制在每次 300 人以内。也有人关注候选人通过的程度以及在哪些部分。特殊的“进士”部分非常重要,通过这一部分对于候选人未来的职业生涯担任高级公务员职位至关重要。进士成绩最好的人部分学生可以期待在享有盛誉的翰林院找到一份好工作,那里负责编制、检查和修改新法律和圣旨等国家文件。尽管考生人数有所增加,但由于考官不断增加挑战,成功率仍然相对较低。明代只有2-4%的考生通过了二级考试,7-9%的考生通过了三级考试。

随着新儒学的传播,明代科举也偏爱“四书”知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研究这些文本对于通过考试至关重要,直到它们在公元 20 世纪被废除。考试本身变得更加严格,第一级和第二级各有三个独立的部分。考生不仅要回答问题,还要写扩展论文,目的是让考官评估考生的政治观点,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学术能力。最后,在明代,未通过第二级考试的最低级考试的成功候选人如果想保持地位,就必须定期参加考试。

在清朝(公元 1644-1911 年),考试制度又增加了一层复杂性。引入了针对年 *** 孩的考试,他们必须通过考试才有资格参加一级地区公务员考试。虽然旨在培养年轻男孩的技能,但任何年龄的男性都必须通过该考试才能继续通过该系统。清朝还在这个学术障碍课程的另一端增加了另一个层次。现在,通过了三级殿试的考生,又要参加一次笔试,这次考试是由皇帝亲自定下的。好消息是,这篇期末论文的成功意味着立即获得高级任命。

一个学生的观点

如此具有挑战性的一系列考试的实际意义是,如果小男孩想要获得最终成功,就必须尽早开始学习。从四五岁开始的私人辅导确保他们学会了如何用不同于日常口语的文言文读写。如果不能真正完全理解,就必须记住经典的儒家文本。必须培养书法技能,以便在第一级考试中留下令人愉悦的印象(如上所述,其他级别有抄写员以确保公正)。对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是在这个阶段获得的另一个良好基础。接下来,他们必须掌握“八条腿”作文的技巧,这是一种形式化的想法表达,具有一些考试回答所需的固定短语和结构。

临近考试时,学生们开始研究他们可以选择深入测试的经典文本(他们也会在其他文本上进行测试),并提高他们关于当天实际政策问题的论文写作技巧。二、三级考试,必须要通晓圣旨、政令、司法裁定,考查的是起草此类公文的能力。

在各省的考试日,所有考生都坐在地方 *** 办公室的大厅或院子里。这个全天的活动(一周内重复两次)是社区中的一个重要活动,摊位被设置来出售食物,家人和祝福者从外面注视着。城市中的二级考试时间是一个星期。考生必须在实际考试前一周到场,并按顺序完成所有文书工作(尽管仍有学生派出更能干的替补的奇怪情况),安排住宿,并确保他们拥有所有必要的画笔、墨水、和他们需要的纸张。事实上,由于预计要在单独的检查室中保持封闭状态,他们还需要食物、蜡烛和毯子。牢房的正面是敞开的,这样监考人员就可以检查每个人。里面是一些普通的木板,可以用来做桌子和座位或床。在这里,每位考生都要花三天的时间参加考试。在进入之前,每个考生都被搜身,被发现作弊的人被开除,下次考试时被禁止参加考试,有的甚至被剥夺了他们在一级考试中获得的证书。

作家蒲松龄(卒于公元 1715 年)生动地描述了参加这种考试的感受:

当他第一次走进考场,背着沉重的行李走着时,气喘吁吁,就像一个乞丐。接下来,一边接受贴身搜身,一边被文员责骂,被士兵呵斥,他就跟一个囚犯一样。当他终于进入自己的牢房,和其他候选人一起伸长脖子向外张望时,他就像一只蜜蜂的幼虫。终于考完了,他走的时候,脑子里一片混沌,双腿发软,就像一只刚从笼子里放出来的病鸟。

(引自道森,35)

收集后,将对论文进行检查、复印并提交给考官,考官通常会在 20 天内给出结果。通过考试的人被邀请与考官一起参加特别的宴会。失败的人下次一定会再试一次。中选者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通过三级殿试的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

社会影响

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几个重要影响。能力比一个人的家庭关系和社会背景更重要的想法是一个激进的想法,它在所有类型的人中激起人们的认识,即一个人不必跟随父母的相同生活和工作。名额有限,最后的工作岗位更有限,而且一开始就需要接受基础教育(更不用说必须是男性了),但至少对某些人来说,有一条可能的途径到社会进步。

以功绩为基础的考试制度的一个副作用是减少了世袭贵族对权力和财富的控制。通过取代地方官员根据家庭关系和贿赂而不是功绩任命自己下属的旧制度,腐败的可能性也降低了(尽管高级官员仍然可以绕过考试制度并提名低级人员)位置贯穿古代中国的历史)。产生这种加入士大夫阶层的愿望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创造了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顺从的社会阶层,其中之一是维护他们渴望加入并积极参与的制度。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毕竟,这是一种责任感。最后,

该系统也有一些负面影响。许多多次参加考试但失败的人最终成为沮丧的教师,帮助其他有希望的人,或者不得不寻找初级文员的职位,有时是无薪的。考试系统的整体统一性鼓励了整合而不是新思维。此外,与任何完全基于范围几乎不变的考试的系统一样,成功的人是那些最了解如何通过考试的人,而不是那些最了解他们被问及的科目的人。

考试制度被其他亚洲国家效仿,尤其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然而,随着中世纪的过去和其他地方,特别是西方的科学进步,中国确实落后了,因为考试制度强调经典文学知识和道德感的培养,而不是科学和技术科目。出于这个原因,经过一千年并成为中国公共生活结构的一部分,清朝于公元 1905 年废除了公务员考试制度。然而,它的遗产在今天的中国文化中仍然受到特别高的尊重,实际上几乎是崇敬。

参考文献

Dawson, RS 《中国经验》。猎户座图书:凤凰出版社,2019 年。

Dillon, M.中国。劳特利奇,1998 年。

Ebrey, PB前现代东亚。圣智学习,2013 年。

Rossabi, M.中国史。威利-布莱克威尔,2019 年。

声明:天天知识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reexyz2018@qq.com